一个人痛苦的根源:悟性太低

看过史铁生的一个访谈。

主持人问他:既然人生终究要归于寂灭,那这一生有什么价值呢?

史铁生说:

面对必死的归宿,有的人会一蹶不振,除了哀叹就是抱怨,这样的人真是惨透了。

但是那些真正有悟性的人会想:

既然注定是悲剧,为什么不在这条路上纵情歌舞一番呢?把命运的礼物与厄运都好好接受,兴致盎然地玩一场,那也算没有辜负这一生。

心随念转,不一样的思考,不一样的境遇。

很多时候,人生的痛苦不是来自外界,而是来自心念。

史铁生认为:唯有智慧和悟性,能引领我们走向救赎之路。

一个人的悟性越高,人生的痛苦也就越少。

01

悟人

前阵子看《凡人歌》的原著小说,有一个细节,让人感叹作者对人性的洞察。

沈磊因为无法承受与谢美蓝离婚的打击,丢掉了公务员的职位。

同学一边很热心地帮他找工作,一边告诉她谢美蓝顶着五个月的孕肚和霸总结婚的事。

沈磊看着同学的神情,知道同学是想看他笑话。

同学是好人,为自己介绍工作,但不妨碍他无意识地散发恶意。

这种恶意,让他没来由地感到痛苦,感到恐惧。

这就是人性的复杂,人心的微妙。

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人性本善,善恶分明,但实际上并非如此。

善恶之间,没有泾渭分明的边界,他们相互渗透,相互融合。

看到别人的苦难,会心生同情,却也会幸灾乐祸。

接受别人的帮助,会心生感激,也会激发“受助者恶意”。

看到别人的成就,会心生赞叹,也会生出嫉妒。

明白这一点,我们对人性就会少一些期待,多一些豁达。《白鹿原》里就有这样一个故事:

族长白嘉轩对长工家的孩子黑娃照顾有加,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他,还免费供他读书,几乎把他当儿子看待。

但是黑娃在当了土匪之后,却打折了白嘉轩的腰,害得白嘉轩差点丢了性命。

黑娃说:怪你腰挺得太直了。

白嘉轩的恩太重了,重到黑娃无法偿还。

黑娃永远在白嘉轩面前低他一等,这对他的自尊是一种摧残。

于是黑娃心里的感恩慢慢变成了仇恨。

《尚书》里说:人心惟危。

人心险恶,难以揣测。

你不知道感恩里藏着多少愤怒,你不知道称赞里藏着多少嫉妒,你也不知道欢喜里是不是藏着仇恨。

画虎画皮难画骨,知人知面不知心。

别高估人心,别低估人性。

承认人性的复杂,接纳人性的不完美。

与人相处,把握好分寸,保持善意,却也保有余地,保持真心,却又降低期待。

这样才能在复杂的人世间,护自己一个周全。

02

悟情

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,班里流行《纳兰词》。

班里女生,几乎人手一本。

其中有一句让我至今印象深刻:赌书消得泼茶香,当时只道是寻常。

这句词在当时的地位,几乎可以比肩“庭有枇杷树”。

年少文艺,总爱装腔作势,随着年纪渐长,才真正理解这句词背后的眷恋与无奈。

在古代几乎都是包办婚姻。

但是纳兰容若很幸运,在包办的婚姻中找到了自己的毕生挚爱——卢氏。

俩人赌书泼茶、琴瑟和鸣,是一对人人艳羡的神仙眷侣。

但是好景不长,卢氏因病去世,只留纳兰一人。

纳兰无法接受,妻子死后日日思念,日日煎熬,31岁猝然离世。

世间文字千千万,唯有情字最伤人。

人是一种情感动物,一生之中,都在为情所感,为情所迷。

情随事迁,世事无常。得到的时候越幸福,失去的时候就越哀伤。

庄子说:太上忘情。

能够坦然面对分离和失去,不在痛苦中耽溺,是一种智慧和修行。

苏轼19岁时和16岁的王弗成婚,夫妻恩爱弥笃。

但造化弄人,王弗在27岁时因病离世,只留苏轼一人在世间漂泊。

“哀哉魏城君,宿草荒新墓。”

曾经相濡以沫,如今却隔着冰冷的坟茔,怎教人不痛彻心骨。

为纪念妻子,他在山上种下三万棵雪松。

妻子去世十年,苏轼仕途坎坷,两鬓斑白,漂泊四方。

在一个午夜,妻子入梦相见,却已不认不出他来了。

二人相视无言,泪流千行。

梦醒之后,苏轼说: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岗。

想来每年这个时刻,两人都会在那个长满雪松的山岗上重逢。

没有哀伤,没有无奈,苏轼在讲生生世世的重逢。

蒋勋说:深于情,而不困于情。

一个人可以深情地活着,但是不能困顿其中。

人与人之间,终究是要失散的,要么是生离,要么是死别。

告别,是我们这一生必修的功课。看懂这一点,人就会豁达一些。

还将旧时意,怜取眼前人。珍惜每一分拥有,珍惜每一个当下,未来才能少一分遗憾。

03

悟命

前几天偶然在知乎上刷到一个问答:

贾母为什么这么短视,明知道贾家的衰落,却不肯认真培养宝玉读书做官,放任宝玉贪玩。

下面有个答主的评论非常扎心。

他说:贾母不是短视,而是认命了。

她培养贾琏管理家事,这样方便他以后承袭爵位。

培养贾珠读书,通过科举让贾家完成转型。

培养元春,送她入宫,多一层皇权的庇护。

让自己的女儿贾敏和累世清贵的旧贵新秀林如海结亲,巩固家族关系。

但是一通算计的结果是什么呢?

贾珠早亡,元春入宫不被待见。贾敏去世,林如海去世。

她为这个家族的所有盘算全部落空了。

贾母痛苦过,挣扎过,但是全无用处。

万般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。

一个人在看清命运的本相之后,往往才肯接受命运。

既然挣扎无用,不如顺其自然,这也是她不愿逼宝玉读书做官的原因。

司马懿老谋深算,熬死了曹家三代君主,70岁高龄发动“高平陵之变”,控制了魏国政权。

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,举世皆惊,朝局动荡不安。

但是他不怕,因为他的儿子司马师和自己同样优秀,肯定能处理好他去世之后的局面。

几十年之后,这些曹家的老臣死光了,他司马家就把天下坐稳了。

但是没想到司马师没有继承司马家的高寿基因。四十多岁就去世了。

八王之乱,西晋政权被倾覆,司马家被刘裕灭族。

人算不如天算。

人的一生被个人的意志支配,但更被命运的支配,而命运纯属偶然。

很多时候,不是我们选择命运,而是命运选择我们。

庄子说:安之若命。命运给予什么,就接纳什么。

能享受命运的馈赠,也能承担命运的打击。顺其自然,随遇而安,人生才能充实平静,自在从容。

当年明月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:

在大学的时候,他很少出去吃饭,经常在教室看书,看史书。

读得越多,理解得越多,他内心就越喜悦。

他说:真正的强大,是内心的强大,是智慧和知识的强大,当你对这个世界理解得越多,你就不会有畏惧了。

很多人之所以痛苦,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理解太浅,领悟太少。

人生百年,得失聚散,人心人性,都有内在的因果和逻辑。

看懂了,也就看轻了,看透了,也就看淡了。

无论人生何种际遇,世道如何变化,保持一份通透与豁达,才能洒脱从容过一生。

点个赞吧,与朋友们共勉。

发布于:安徽

免责声明:

1、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,主要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;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;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,风险自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