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访复旦国际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张纯信:我们不能拒绝技术,要用谦虚的心态对待技术发展

每经记者 温雅兰    每经编辑 张凌霄    

数字化时代,技术的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教育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。

商学院作为发展商科教育、培育新型商学人才的重要阵地,在当前的技术浪潮中也迎来改革的信号。

“现在的商学院,仅传递知识是不够的,我们必须变成知识的枢纽。如果你问商学院的未来是什么,那一定是我们自己的转型。”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张纯信教授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分享道。

在他眼中,在人工智能时代,教育模式的转变、教师角色的重塑以及学生素质的提升,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趋势:技术赋能和终身学习。只有不断适应和学习,才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保持竞争力。

技术赋能教育:实现教育“减法”与方法多样化

技术在教育领域所起到的作用,是支持与帮助,而非替代更不是取代。当前,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各类技术,为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了更多可能。

张纯信认为,在技术的帮助下,教育可以实现“减法”。

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,涉及数学、心理学、编程语言等多种学科。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,读懂某类数据可能会要求学生掌握各类知识。但是在大模型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加持下,学生能够快速补充知识体系中的短板,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,借助工具就能完整地读懂数据背后的信息。

“大模型可以对症下药,精准地解决学生在技术层面、数学层面、历史层面等的各类细碎化的问题。这样的‘减法’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聚焦于新知识的学习,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得感。”张纯信说。

技术的赋能还体现在教育方法的多样化上。

近年来,商学教育正在不断向数字化和全球化转型,许多商学院开始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,结合线上和线下课程,以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。同时,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引入了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等课程,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字时代的新技术和新技能。

张纯信提到,虽然面对面的授课方式现在仍非常重要,但是在线会议和实时语音翻译等技术的发展,对于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、学习更多前沿技术等方面十分有帮助。“我们很难常常将国际金融巨头、诺奖得主等请到我们的教室里为同学授课,但是在线教育以及翻译技术的发展,让来自世界各地、各行各业的精英都能走进我们的课堂。”

技术提出要求:终身学习与角色转变

技术发展在赋能教育的同时,也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
“现在的教育者应该更像是一个领路人,而商学院则是知识枢纽。”张纯信分析:“每个教授也无法掌握最新、最全面的知识。在这种情况下,各大商学院将知识和信息汇聚在一起,由老师进行整合分析,提取精华,再告诉学生需要重视哪些方面的知识以及当前的趋势,为他们提供一些适当的资源。这种教育模式能够鼓励学生更主动地学习,并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充分学习。”

人类社会的发展,是不断加速的。人类从诞生到成长为文明阶段,用了百万年;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,用了几千年;从工业时代走向原子时代,用了约三百年;而从原子时代走向信息时代,只用了五十多年。

“所以无论教育行业,还是商业模式,都要习惯快速的更新迭代。曾经,掌握耕地技术就可以领先几百年,但是现在掌握一门技术,可能只用几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就会被超越。所以持续学习以跟上技术的步伐,对于教育者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。老师们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,不断吸收新知识,才能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。”张纯信强调说。

教育者必须在技术的发展中不断接受角色的转变,而受教育者也需要持续学习,提升适应环境的能力。

张纯信表示,在新的金融背景下,要始终谦虚,对技术、知识等都要虚心接受。同时,努力保持开放的心态,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,并始终保持对技术的敏锐,也是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强者所必备的能力。

“无论是否真的去使用,我们都不能排斥技术。就像炒股一样,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取成百上千支股票背后公司的新闻信息,但是也许可以问问大模型,通过它提供的信息,来判断自己所做的决定是否合理。”

下附张纯信教授对每经二十周年的寄语:

今年是全球充满挑战的一年,在世界形势上也是有很多重要转折的一年,但很明显全球资本市场和形势在下半年都有了好转。我们坚信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会将推动全球经济向更健康、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。值此《每日经济新闻》创刊二十周年之际,愿贵刊继续引领资讯前沿,洞察经济脉动,越办越好。

免责声明:

1、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,主要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;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;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,风险自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