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新元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冲刺港股上市,然而其招股书数据却不容乐观,净亏损大幅增加,负债净额也急剧上升。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风险?投资者又该如何看待?以下将为您深入解读。
业务与模式:创新研发与合作拓展并存
专注创新疗法研发
杭州新元素聚焦于代谢、炎症和心血管疾病领域,全力开发自主创新疗法。公司基于结构 - 代谢分析的药物发现平台,已打造出两款临床阶段产品及多个临床前阶段项目的产品管线。其中核心产品ABP - 671优势显著,不仅消除了肝毒性风险,靶向选择性更高,降尿酸疗效也更优,正同步在美国和中国开展2b/3期临床试验,有望成为一线治疗市场的最佳候选药物 。此外,ABP - 745等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一系列临床前管线也在稳步推进。
战略合作推进商业化
为加速产品商业化进程,公司与康哲药业达成合作,授予其在中国内地、香港及澳门独家商业化ABP - 671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权利,公司保留研发、生产及其他地区的商业化权利。这种合作模式虽能借助康哲药业平台加速产品上市,但也存在合作失败或提前终止风险,一旦发生,公司可能错失市场机遇,影响业务发展。
财务状况:亏损与负债压力凸显
营收为零,亏损持续扩大
因产品尚未获批商业销售,杭州新元素过往记录期内营业收入为零,且净亏损持续扩大。2023年净亏损9742万元,2024年大幅增至4.34亿元,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亏损为1.65亿元 。亏损主要源于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,2023 - 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1.765亿元和3.381亿元,占总经营开支的94.5%和96.8% 。尽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发开支有所下降,但随着ABP - 671临床试验推进,预计未来仍将产生重大研发开支。
时间 | 净亏损(人民币千元) | 研发开支(人民币千元) | 研发开支占总经营开支比例 |
---|---|---|---|
2023年 | 97,422 | 176,502 | 94.5% |
2024年 | 434,059 | 338,060 | 96.8% |
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 | 165,099 | 73,768 | 92.7% |
负债净额激增,流动负债压力大
公司负债净额快速增长,从2023年12月31日的4.38亿元增加99.1%至2024年12月31日的8.727亿元,进一步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.376亿元,主要源于各期的净亏损。流动负债净额也从2023年的5.269亿元增加82.9%至2024年的9.638亿元,再增加2.1%至2025年的9.836亿元。尽管公司认为现有财务资源足以覆盖未来12个月至少125%的成本,但持续的亏损和高额负债仍给公司带来较大财务压力。
风险因素:多方面风险不容忽视
研发风险:不确定性高
临床开发过程漫长、成本高昂且充满不确定性。公司所有候选药物均处于临床前和临床开发阶段,可能面临试验延迟、失败、受试者招募困难等问题。例如,若ABP - 671和ABP - 745等产品未能按计划完成临床试验或获得监管批准,将对公司业务前景产生重大不利影响。同时,生物制药行业竞争激烈,公司面临来自全球大型跨国制药公司、成熟生物制药企业等的竞争,竞争对手在财务、技术等方面可能更具优势,更早成功开发出竞争性药物并获得监管批准,使公司产品在市场上面临竞争压力,影响商业化进程和财务状况。
市场风险:认可度与报销存疑
即使候选药物获得监管批准,也可能无法获得医生、患者等市场相关方的足够认可。市场对药物的认可取决于药物的安全性、疗效、副作用、价格等多种因素。若公司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,将难以实现预期收益,影响盈利。此外,不同国家对药物的定价和报销法规差异较大,公司产品在部分市场细分领域可能面临报销有限或无报销的情况。例如,在中国,药品纳入医保目录需满足一定条件,若公司产品未被纳入,将高度依赖患者自付,降低产品竞争力。
财务风险:持续亏损与资金需求
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净亏损状态,预计未来仍将持续。研发活动的不确定性、市场竞争以及商业化进程的挑战,都可能导致公司难以实现盈利,对公司的业务、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。为推进研发和商业化,公司可能需要大量额外融资。若无法及时筹集到足够资金或融资条件不理想,公司可能被迫延迟、限制研发计划或商业化努力,影响公司发展。
杭州新元素药业在创新疗法研发上虽展现出潜力,但面临的财务和业务风险也不容忽视。投资者在关注其发展前景时,需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因素,谨慎做出投资决策。
点击查看公告原文>>
声明: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,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个股、评论、预测、图表、指标、理论、任何形式的表述等)均只作为参考,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。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,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,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、不完整、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,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。如有疑问,请联系biz@staff.sina.com.cn。